政府信息公开
  • X

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2017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报告

2017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主线,以落实省市“追赶超越”为动力,以“巩固、完善、规范、提升”为核心,强化风险管控、着力补齐短板、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保持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的平稳,服务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十九大交通安保工作全省考核靠前

一是建立“三级架构”,狠抓组织部署。以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为主线,扎实开展“三个不发生”创建活动,建立创建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创建工作专班“三级架构”,成立隐患歼灭、路面防控、宣传攻势、合成共治和督导考核五个工作小组,抽调15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先后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印发责任清单,签订任务书,召开动员会、调度会、推进会等专题部署会12次,不断夯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强力推进十九大交通安保维稳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聚焦“四个重点”,狠抓集中整治。聚焦隐患清零,紧盯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和重点企业,坚持“源头、路面、勤务”三联动,车辆、驾驶人、企业“三见面”制度,建立“常态研判、动态监管、限时清零”三项机制,共排查清理逾期未检验重点车辆2804辆、未报废151辆、未审验持AB证驾驶人2421人、违法未处理13847人,四类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均达100%。聚焦路面管控,坚持人防与技防、定点检查与路面巡查、轨迹跟踪与网上排查相结合,先后组织开展酒驾、涉牌涉证、“三超一疲劳”等各类专项整治128次,查处交通违法135万起,其中超速30万起,酒驾4846起,涉牌涉证7.5万起,行政拘留1352人,刑事拘留852人。聚焦“大教育、大曝光、大警示、大矩阵”活动,依托榆林交警“双微”、FM95.9榆林交通广播等平台,建立定期新闻发布制度,召开媒体通气会16次,开展执法直播活动33次,集中曝光严重交通违法9480起。推进机动车驾驶人“两个教育”工作、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等活动,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400余场次,累计发送警示短信100多万条。聚焦协同共治,依托市县交安委平台,协同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约谈“两客一危”等重点企业90多家,企业负责人39名,不断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三是突出“三项措施”,狠抓督导落实。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制定战时工作纪律、建立责任捆绑督导体系“三项措施”,成立5个包抓督导组,3个专项督导组和12个包联督导组,采取分片包干、交叉检查、视频巡查、驻点督导等方式,开展高频次、无缝隙、全覆盖督查105次,形成督查通报36期,考评通报7期。先后表彰奖励先进集体40个,先进个人124名,集体约谈工作不力、进度不明显的大队10次,发放整改意见10份。

二、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扎实开展“百日行动”。认真贯彻中省城市交通管理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一复审、五创建”活动部署,汇报市政府发布城市交通严管通告,将城市交通秩序整治提升为政府行为。组织开展榆林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市道路交通疏堵治乱“百日行动”,确定城市交通严管街,坚持“宣传先行、整治跟进、组织优化、科技巩固”的思路,以堵点多、秩序乱、管理难度大的严管街为突破口,加强路面警力投入,落实网格包抓责任,集中解决城区机动车乱停乱放、闯灯越线、不礼让斑马线、酒驾等城市交通“痼疾”,共查处城市交通违法行为57.6万起,其中违停30.7万起,拖移机动车9431辆,违法查处量同比提高4倍,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16%。

二是推进交通设施“两化”工作。以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市委“百姓问政”为导向,推进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新建严管街电子设备80处,过街语音提示系统2处,改造交通信号灯95处,建成榆林大道、文化南路主干道绿波带2条。推进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清除不规范老旧标线1万多平米,设置隔离护栏5000米,施划临时停车泊位1300个,更新交通标志99处,渠化长城南路与富康路等大型交叉口10个,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4处。市政协主席刘春桥、市政府副市长张明对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予以充分肯定。

三是全面推开事故快处快赔业务。积极争取省总队支持,正式挂牌成立榆林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服务中心,联合保监会等部门,组织22家保险公司进驻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事故快处、理赔、咨询等服务。2017年,市区共快处财损道路交通事故3003起,同比增长194%,有效解决了“小事故、大拥堵”等瓶颈性问题,群众轻微事故处理等待时间缩短50%以上。

三、交通事故风险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全市统计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财产损失分别下降13.73%、8.72%、15.11%,受伤人数同比持平。

一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大幅下降。深化高速公路“一路三方”机制,联合内蒙、山西、宁夏交警以及治安、消防等警种,组织跨区域警务协作、高速与地方联勤58次,与气象部门共享气象信息180多条,高速公路应急处突能力全面提升。发挥高速公路交通指挥分中心作用,依托“陕晋、陕蒙、陕宁”等五个省际执法站,深化“白天网上+夜间路上”勤务模式,持续开展高速公路重点违法专项整治工作,查处交通违法14.1万起,滚动开展“三客两危一隧道”隐患排查,治理完成隧道安全隐患64处。全市高速公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6%、45.7%,创历史最好成绩。

二是农村道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贯彻全市农村道路绥德现场会议精神,发挥市县交安办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指导考核职能,督促各县区夯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工作。积极发挥“两站两员”作用,组成农村执法小分队26个,开展执法活动312次,劝导面包车超员、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4392起,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扎实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共排查县乡道路隐患45处,公交车在农村道路违规运营205辆,以市交安委通报县区政府提级督办,限期整改、对号销账。

三是国省道疏堵保畅工作成效显著。针对210国道、204省道、神盘路等煤炭外运通道车流大的实际情况,采取视频巡查与路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跟踪掌握道路通行流量变化,及时调整警力投向,加强疏堵保畅和交通违法整治,共查处大货车强插强会等违法行为1.3万起,有效维护了道路通行秩序。加强与安监、交通、消防等部门联动,开展应急演练34次,稳妥处置各类突发情况18次,确保了陕煤外运通道的安全畅通。沿黄观光路沿线六个大队坚持联勤联动,强化路面防控,实现了开通以来交通事故“零死亡”。

四、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一是深化集成指挥平台应用。主动承接全国集成指挥平台升级试点任务,不间断组织开展缉查布控系统大会战、大比武、大竞赛活动,健全完善信息预警、实战指挥、勤务运行机制,实现发现处置警情、查处交通违法,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消除动态安全隐患和预防重特大事故等功能。全年共成功拦截各类违法嫌疑车8万余辆次,查获违法车2.1万辆次,拦截肇事逃逸车22辆次,协助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20人,协助法院查获“老赖”车辆50辆,人均成功拦截量和嫌疑车现场处罚率均居全省前列。

二是升级改造指挥中心和执法站。加快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和执法站升级改造,完成26个指挥中心和10个执法站升级改造任务。推进交通监控系统建设,新建视频卡口设备48处,全市备案卡口达到了461处,采集过车数据10.4亿条。依托交警执法站,加强对“两客一危”重点车辆检查登记,共检查登记43.8万辆次,重点车辆检查登记工作被公安部通报表扬63次,其中府谷省际执法站被公安部通报表扬32次。

三是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成立分析研判队伍,建立大数据常态化研判机制,召开分析研判会议12次,通过对交通流量、交通违法、交通事故、重点车辆预警及轨迹等数据分析,形成研判报告294篇,做到对重大活动的科学调度、重点车辆的有效管控和严重违法的精准打击。2017年,分析取证车辆76.2万辆次,实施布控4.9万辆次,核查重点违法行为预警25.8万条,发现整改夜间违规运营客运车辆136辆。

五、“放管服”改革持续落地见效

一是持续深化号牌制度改革。推广全国统一机动车号牌选号系统,小型汽车号牌计算机随机选取模式在全省率先由“30选1”增加至“50选1”,实现号码资源、号牌发放和号池维护监管“三个统一”。建成号牌制作分中心,实现登记选号和号牌制作一一对应,各县区领取号牌时间由10个工作日减少到3个工作日。主动承接新能源机动车号牌改革试点,汇报市政府举行新能源号牌首发仪式,榆林成为全省首家推广应用新能源号牌的地市。

二是持续优化便民服务举措。按照全国一等车管所要求,推进车驾管档案电子化,完成麻黄梁汽车产业园车驾大楼主体建设。持续下放业务办理权限,大队车管办理权限增至20项,新成立榆神工业园区大队车管所,全市车管业务服务网点达到51个,形成了涵盖市县车管所、汽车销售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车管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缩短了群众业务办理服务半径,年均节省群众办事成本近亿元。承接PDA机动车查验系统试点,在全省率先建成“通道式”查验区和查验大厅。推广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56.8万人,开展网上选号、补领牌证、考试自主预约等业务23项,预约考试81.8万人次,预选机动车号牌9062副,处理交通违法41万笔,“互联网+交通管理”服务全省靠前。

三是持续推进考场社会化。按照“开放竞争、方便群众、合理布局”原则,深入推动驾驶人考场社会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考场,共新增科目二、科目三社会化考场10个,在建4个,报备全科目考场2个,完成考试19.5万人次。汇报争取省总队支持,海鑫盛大中型客货车科目二社会化考场顺利通过验收,结束了多年来榆林大中型客货车科目二异地考试的历史。

六、队伍正规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坚持政治建警。坚持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扭住党支部这个重点,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成基层党支部换届,配齐支部委员15名,新成立党小组57个,发展预备党员20名,构建起“党委推进、书记负责、支部履职、党员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民警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精准扶贫、“7.26”绥德、子洲抗洪抢险救灾、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100余次。2017年,支队党委被市直工委评为一类党组织,支队二大队党支部被授予“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党建工作先后迎接省市党建现场会各级领导检查观摩。

二是突出从严治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转理念正警风促规范树形象集中教育整顿等活动,制定《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解决制约队伍建设的3类10个问题,共查办案件25起,处理民警辅警25人。打造榆林交警廉政教育基地,1800多名民警辅警到基地接受教育,把无形教育有形化。围绕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成执法办案中心和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实行执法办案隐患风险点常态化考核排查,共评查、审核案件1574起,排查涉案车辆3467辆,行政诉讼案件同比下降72.7%。

三是立足素质强警。扎实开展“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全市公安交警系统“追赶超越、争创一流”行动方案》,由支队领导带队分批次赴深圳、上海、贵州等地学习考察,并形成调研报告汇编3册,信息调研工作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坚持“轮值轮训、战训合一”,实行分批次、分类别,集中培训与比武竞赛相结合,组织档案管理培训、辅警培训、城市交通管理业务提升培训等业务培训班32次,受训民警9000余人次。举行全市警务实战技能大比武,26个大队1000多名民警参与队列手势、缉查布控、酒驾查处、事故处理等8个方面的竞赛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民警实战能力。

四是推动文化育警。以“栉风沐雨三十载、砥砺奋进创一流”为主题,举办“十佳民警”、“十佳协警”评选、“忠诚履职追赶超越”朗诵比赛、书画摄影展等系列纪念榆林交警建队30周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民警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职业认同和感情认同,推动队伍向内涵式发展。筹建榆林道路交通安全史馆,制作30周年大型纪念画册,编纂完成《2016榆林公安交通管理年鉴》,把历史印记、政治底蕴、工作生活融合布局,进一步激发交警队伍活力。5月份,全省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座谈会在榆召开,支队作了经验介绍。

一年来,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和改革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交通事故预防仍需加强,较大交通事故仍处于高发态势,压降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是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足,“两站两员”建成率偏低,沿黄观光路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安全风险隐患突出。三是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公益宣传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滞后,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四是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管控还有短板,农村通客车安全监管不到位,部分县区城市公交车跨区域行驶问题突出,存在严重事故风险。

2018年,全市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目标导向和公安交通管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问题导向,坚持“公路安全与城市畅通并重”的工作思路和“争创全省一流、进入西部先进”的目标追求,以风险防控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应用为抓手,以过硬队伍为保障,不断提升公安交管工作的法治化、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确保事故防范更加有力、城市交通更加有序、执法执勤更加规范、管理服务更加便捷、队伍素质更加过硬,全力实现“事故少、秩序好、道路畅通、群众满意”的阶段目标,为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