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X

2018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公安交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源头与路面、宣传与共治、农村与城市、高速与地方四个并重,突出事故预防、秩序管理、交管改革、科技应用、规范执法、队伍建设六项重点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格局,努力实现交管改革有新作为、农村道路管理有新突破、高速公路管理有新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有新亮点、大数据应用有新实效、队伍整体形象有新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出行新期盼,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继续争创全省一流支队,力争进入西部先进行列,为实现市委确定的“三大目标”、建设高质量的小康榆林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立足风险防控,着力提升事故防范能力

1、推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发挥市县区交安委职能作用,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规划》,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年度考核体系,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督查,推动党政主导、部门共管、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交通治理格局。借助监察制度改革有利契机,运用法治手段倒逼各相关行业、监管部门落实责任。

2、全面开展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规范》,协同安监等部门,以深度调查为抓手,链条式推进溯源成因、责任追究、曝光问题、推动整改,实现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开展深度调查的问题整改率和责任追究率达100%,确保较大事故同比下降。

3、强化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控。严格实施新修订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严把机动车和驾驶人准入关口。紧盯“两客一危”、校车等重点车辆,固化隐患滚动“清零”机制,协同安监、交通等部门,集中约谈问题突出的运输企业,确保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检验率、审验率和违法消除率达100%。

4、加强重点道路隐患动态排查整治。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会同交通、安监部门完善农村地区、沿黄观光公路等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交通安全设施。落实《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排查工作规范》,滚动排查重点路段,建立三种分级隐患台帐,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报告党委政府,通报交通、安监部门,并在媒体公开曝光,确保省市县督办的隐患路段治理率分别达到100%、90%和85%。

5、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文明素质。落实驾驶人“两个教育”制度,完善“大曝光、大警示、大教育、大直播、大矩阵”五个机制,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安全示范村、学校、社区、单位创建和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活动,丰富拓展“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推进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各县市区大队争取建设成一个综合性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加强榆林交警“双微”自媒体建设,打造FM959榆林交通广播频道品牌。

二、坚持安全畅通,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6、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落实《城市道路交通畅通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建立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市交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分类指导神木、靖边、绥德大队开展县级交通管理示范城市创建,开展城市“交通管理示范岗”创建,适时召开全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经验做法,推动整体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7、提升城市缓堵保畅精细化水平。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推进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交通违法大整治,保持“三驾”“三乱”“两牌”“两闯”等严重违法行为严管高压态势。开展低速高排放车辆禁限行工作,协同做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作。推进城市道路“两化”建设,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规范率达到95%以上。优化公交站点和线路,完善慢行系统安全设施,倡导绿色出行理念。联合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盘活建筑配建停车设施,增加停车场供给,破解停车设施配建不足等交通顽症难题。加强城市交通指挥调度,提高交通事故的快速发现、快速处理水平,加强高峰时段和重要节点的交通保障,努力提高城市缓堵保畅能力。

8、推进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深化高速公路“一路三方”工作机制,完善陕蒙、陕晋、陕宁等省际执法站功能,筹备陕甘宁蒙晋高速公路警务协作会议,探索符合榆林高速公路实际的新型常态指挥实战勤务模式。深度融合高速公路信息资源,积极推广高速公路隧道事故报警系统、团雾监测报警系统、雾区自动引导及防撞系统等新技术,强化隧道、团雾多发路段综合管控和极端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处置,降低交通事故致残率和致死率。

9、提高国省公路交通安全防控力度。深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用,改革创新公路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实行路面巡逻与监控巡逻相结合,努力提高公路交通违法现场查处率。会同交通部门深入开展货车超限超载、车辆运输车及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增强对货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干预能力。

10、完善农村道路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抓住平安乡村建设契机,协调推动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与交通安全设施“建、管、养”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交通安全工作考核机制,选择北部神木、横山,南部绥德、米脂试行农村道路“路长制”,推进“两员两站”建设,力争2018年底全部建成。联合教育、交通等部门,加强农村客运、校车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成立执法小分队,加强对农村地区严重交通违法查处和微型面包车、低速载货汽车和两轮摩托车的日常监管,提高农村道路安全防控能力。

三、深化科技应用,着力提升交警核心战斗力

11、打造情指勤实战与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指挥中心。深入推进全国集成指挥平台试点工作,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建成移动警务平台,建立气象监测平台,实现单警可视化指挥调度,打造情指勤实战与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指挥中心,力争2018年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应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2、推进大数据深度应用。筹建市级交通管理科研所,推广移动警务终端等智能交管技术应用,提高交管科技信息化水平。以省厅“三秦警务云”应用为契机,加强与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高度聚合。推广全国交通管理综合分析研判平台,建立研判队伍,运用大数据研判,加强对重点车辆实时监测、重点驾驶人跟踪关注、重大风险预测预警,针对性制定工作计划和整改方案,实现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敏锐感知和精确预警。

13、深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用。围绕公安信息化“实战应用年”,升级改造视频监控设备,完善省际、市际卡口及执法站建设,继续争创全国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应用示范百强支队、大队。深挖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功能,构建交通监控系统发现预警、集成指挥平台调度指挥、交警执法站拦截检查“三位一体”的新型公路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推动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广应用全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农村通客车线路建成一批监控设备。2018年,打造神木、府谷、绥德、清涧信息化建设应用示范县(市),榆商高速公路榆绥段信息化建设应用“样板路”。

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14、推进交管服务管理网络化。拓展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加强交管12123手机APP应用,开展网上异地违法处理、预约检审验、非本人车辆交通违法处理等服务项目。提高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用户注册率,年底“两客一危”等重点企业及单位注册率达100%。

15、打造全省一流车管所。完成全国机动车业务专网服务平台建设、全国机动车查验智能终端(PDA系统)应用和全国机动车驾驶证全流程监管系统应用三项试点工作。落实机动车档案电子化管理和应用,完成麻黄梁汽车产业园支队车管新业务大楼搬迁入住,申报2019年全国一等车管所,力争2018年全省车驾管业务现场会在榆召开。指导大队开展车管所等级化建设,推动一批县级车管所进档升级。

16、落实“放管服”改革,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会同交通、质监部门积极推进营运货车“两检合一”,切实解决重复检验、重复收费问题。推进驾驶人培训和考试制度改革,实现驾驶人网上自主报考率达100%,向条件成熟的神木、横山、靖边、绥德下放全科目考试业务。积极承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健全财产损失事故快处机制,推动公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改革措施的落实,城区财产损失事故快处率同比提升50%。完善事故救助基金网上运行机制,基金使用总量同比上升50%。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号牌和全国统一的机动车选号软件,实现号牌选取的公平、公正、公开。深化警务公开,完善引导服务、限时办结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五、加强规范执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17、提升执法管理水平。以立法权下放地级市为契机,汇报政府制订地方性交通管理法规,积极应对网约车、共享单车以及物流寄递等新业态带来的执法新挑战。组织规范执法大教育、大培训、大整治活动,筑牢民警法治思维。深化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推行“月考、季评、年总评”执法质量考评方式,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行政诉讼案件。

18、强化执法监督管理。推广车管业务综合监管平台,定期通报查处违规业务,有效杜绝减少车管、驾考、违法信息处理等违规业务数量。深化执法记录仪管理使用,确保所有执法活动有据可查、可回溯式管理,5月底,一线民警的执法记录仪配备必须达到100%,大队的执法记录仪采集站配备必须达到100%。完善人大、政协监督机制,拓展和畅通网络、媒体、群众监督渠道,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对民警执法过程进行监督,有效防范执法风险。

19、提高执法办案能力。落实中省《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推广执法办案与信息监督系统,实现“两类”案件网上办理。推广交通事故办案系统,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制作文书、网上考评全流程一体化运行。组建专业执法办案队伍,分类制作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示范案卷,规范一线民警执法办案。加强涉案财物管理,启用支队执法办案中心,探索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办案制度,严格落实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度。

六、全面从严治警,着力打造过硬交警队伍

20、坚持政治建警。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合格支部、过硬支部、示范支部”三联创建和“党员活动中心、廉政教育基地、警史馆”三项建设,增强广大党员民警“四个意识”,最大限度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打造新时代榆林公安交警党建品牌,创建文明机关、模范机关。

21、狠抓作风强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治警的主体责任。持续纠正“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规定》,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强监督执纪,重点查处民警、辅警违法违纪问题。建立队伍风险隐患研判机制,推动日常教育、主题教育、警示教育和重点岗位廉政教育常态化。规范辅警日常管理,加强保密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杜绝发生泄密事件和网络安全事件。加强分类化目标责任考核,完善科室包联大队督导机制,掌握大队班子状态,了解业务动态。完善网上舆情引导工作“三同步”机制,主动应对妥善处置各类涉警舆情。

22、推进素质强警。聚焦能力、素质、职业教育,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基层交警“执法主体”,落实常态化分级分类大培训。推进全国交警网校平台应用,采取跟班学习、外出培训、讲座授课等多种形式,提升民警、辅警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履职能力。建立人才战略培养机制,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定期组织科级干部专题理论培训和警务实战训练,提高大、中队长统揽全局、谋划工作、严肃执法、服务群众的能力。

23、落实从优待警。落实部局《交警系统关爱民警十项措施》、省厅《关爱民警22条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办《榆林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确保各项从优待警措施落实到位。加大中青年干部选拔任用,采取上下交流、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优化中层领导干部结构。定期开展慰问活动,组织入警宣誓和退休仪式,强化角色身份认同。建立执法容错、执法维权、不实举报投诉澄清等民警维权机制,鼓励和保护民警依法正当行使职权。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加强警营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警心警力,鼓舞队伍士气。

24、提升保障水平。落实《平安中国建设“十三五”规划》《公安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在警力、经费、装备等基础性保障上的支持,推动解决榆横、榆神、绕城大队及中队营房建设问题。加强安全防护教育,配齐路面执勤民警安全防护装备,保障民警执法安全。推广政务电子化管理系统,规范事务计财装备管理,为各项公安交管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