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X

2017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2017年,全市公安交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公安交管工作会议和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市委“追赶超越”为主线,以深化公安交管改革为动力,以“保安全、保畅通、防事故”为工作目标,以“巩固、完善、规范、提升”为核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交管理念,着力推进城市道路缓堵保畅、农村道路防控体系建设、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四项重点工作,促进风险防控、交通治理、科技应用、服务群众、规范执法、队伍建设六个全面提升,争创全省一流支队,进入西部先进行列,努力推动全市公安交管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完善交通安全防范机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1、积极推进道路交通社会化治理。坚持协同共治、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道路交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交安委职能作用,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适时组织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专项督查,推动各县、乡(镇)、村道路交通安全领导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集中解决一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

2、加强重点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风险研判预警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事故多发路段和隐患路段。进一步推动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落实全市农村道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的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省市县督办的隐患路段治理率分别达到100%、90%和85%。与气象部门深度合作,在国省道、高速公路小气候多发路段安装气象监测设备,精准防范因恶劣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执法,加强对微型面包车超员和低速载货汽车非法载人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3、强化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控。继续深入开展客货车超载超限整治行动,严格危化品运输车线路审批,落实危化品车辆运输全程动态监管。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督管理,加强黄标车淘汰治理。开展五类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隐患排查,集中约谈一批交通违法突出的运输企业。严格执行驾驶人记满分和审验教育制度,对逾期未检验或记分满12分未处理的“两客一危”车辆,坚决禁止上路行驶,确保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检验率、审验率和违法消除率达100%。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大型客货车驾驶人职业教育、驾校学员素质教育,对3年内驾龄驾驶人发生负主要以上责任交通死亡事故的,通报有关部门进行培训质量责任倒查。

4、增强全民交通文明安全意识。充实和拓展“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单位、社区、村组、学校、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违法举报奖励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制度,坚持适时发布“两公布一提示”。打造FM95.9榆林交通广播电台宣传平台,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点对点宣传教育和服务管理,建立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免费刊播机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增强交通安全宣传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坚持安全畅通并重,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治理能力

5、提升城市缓堵保畅工作水平。推动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开展,参与制定完善城市交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级配置优化,协同推动加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建设,优化城区公交站点和线路设置,科学合理改进人行横道,在有条件的道路上推行慢行车道,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配合有关部门盘活建筑配建停车场地和停车场配建,最大限度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全面推行道路交通事故财产损失快处快赔,加强高峰时段和重要节点的交通保障,努力提高城市缓堵保畅能力。

6、加大城市交通管理执法力度。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通行管理方式,组织开展城市(县城)交通秩序百日大整治,加大对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提升现场执法比例,始终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建成榆林市区新建路、长城路和人民路严管路段,各县区年内至少要建成一条严管路段。联合文明办、创建办开展城市文明交通综合评估,定期向市县党委政府和社会报告交通文明评估情况。年内,推出1至2个文明城市交通示范县区。

7、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城市交通管理智能指挥平台和发布平台,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分析研判,建立“高峰站点、平峰巡线”配套的网格化动态勤务模式,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系统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科学渠化重点十字路口,完善交通信号“绿波”控制方式,健全高空鹰眼监控系统,打造榆林市区2到3处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样板路,各县区至少打造一条智能化管理示范路段。

8、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农村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夯实“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触角到组”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年底前全市乡镇“两站两员”建成率要达到100%。加强对“两员”的教育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村“两站两员”管事率,强化对农村通行客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9、推进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建成全市高速公路交通指挥分中心,加强陕蒙、陕晋、陕宁等5处省际执法站的建设,引入无人机开展高速公路巡逻和执法,严格落实零时至5时客运车辆禁行规定,加强对施工路段的审批和安全管理,强化山区高速公路、原煤外运通道、恶劣天气、“两客一危”运输车辆、重大节庆日、免费通行时段的有效管控,做到“三个坚决防止”,坚决防止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防止多车连环相撞事故发生,坚决防止长时间大面积拥堵问题发生。要完善处置突发警情应急预案,开展交通事故救援演练,努力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伤比。坚持白天视频巡查,夜间重点路段警车巡逻,加强交通违法现场查处力度,现场查处量不低于查处总量的28%。

三、巩固科技应用成果,进一步提升警务实战效能

10、加强交通管理数据采集录入。以全省“三秦警务云”建设和应用为契机,加强与公安、交通、气象、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信息共享,加大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车辆和驾驶人等各类交通管理数据静态信息和全市交通流量、重点车辆通行等动态信息录入,实现海量数据资源的汇聚融合,为实现大数据交通安全管理打好基础。

11、开展大数据综合研判分析。推广应用交通管理综合分析研判平台,建立研判引导警务、问题引领警务的长效工作机制,组建专业研判队伍,深度挖掘交通管理基础性、趋势性和预判性数据,有针对性制定工作计划和整改方案,充分发挥对勤务的指导作用。建立研判结果应用数据库,有效防范和及时解决各类交通安全风险和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

12、打造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升级版。以争创全国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应用示范百强支队、大队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卡口规划建设、执法站提档升级和指挥中心优化转型,织密视频监控网络,紧盯执法站节点,发挥指挥中心效能,形成科学、高效、联通的防控体系。按照“守住边、稳住面、控住线、保住点、盯住车”的防控要求,构建情指融合、情勤对接、城乡一体、高地联动的扁平化勤务机制,进一步提高警务实战效能。推动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广全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农村交通管理基础信息化。

四、深化公安交管改革,进一步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13、延伸“互联网+便民服务”举措。拓展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模块功能,全面推广交管12123手机APP,开展网上异地违法处理、预约检审验等更多服务项目,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加强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各类用户注册工作,发挥平台的通报、抄告、提示管理功能,年底“两客一危”等重点企业注册率达100%。

14、推进车驾管民生警务提质增速。按照全国一等车管所等级化建设标准,理顺车驾管体制机制,完成麻黄梁工业园区车管业务大厅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机动车号牌“30选1”,实现车管档案电子化,启动车管监管中心建设,加强车管业务的全流程监管。规范驾驶人考场管理,建设大中型客货车科目二、科目三考场,逐步推行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使用社会化考场,满足群众驾驶培训考试需求。积极开展自主报考,逐步推行自学直考,年内通过互联网预约考试成功率不低于70%,约考比例100%。指导各县车管所等级评定工作,推动一批县级车管所晋档升级。

15、创新服务工作机制。会同保监会等部门,健全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财产损失快处机制,推动快处机制向国省道和农村地区延伸,快处率城区达到80%,县级达到60%。推行事故救助基金网上运行,提升救助基金使用效能,市县受理岗位达到100%,基金使用总量同比上升50%。落实机动车号牌公开拍卖制度,促进号牌发放公开公正。做好机动车跨省异地检验等改革措施的落地准备工作。

五、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交管法治化水平

16、加强执法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法制培训,提升队伍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做强法制员队伍。深化执法规范化示范大队、中队、分队创建活动,定期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降低投诉率、曝光率、信访率,减少行政诉讼案件。完善和规范执法记录仪的管理使用,实现对车驾管、事故处理、路面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和舆情评论员,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加大警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工作,提升执法公信力。

17、增强严格依法办案能力。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九)》,强化对酒驾和公路客运严重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的常态化治理。加强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办案停车场工作规范,启用支队执法办案中心,推广阳光执法办案平台应用,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案卷评查活动。健全事故处理人员数据库,完善疑难案件专家评议制度,规范事故责任认定流程,加大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工作。

18、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加强路面和窗口执勤执法活动全过程公开,落实各个环节监管措施,巩固打击非法中介成果,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信访考核通报制度,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提高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质量,满意率达100%。

六、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19、坚持政治建警。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支部会议制度,深化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讲规矩、守纪律、正警风”专项教育和“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安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民警“四个意识”,打造“五个过硬”公安交警队伍。以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30周年纪念活动为载体,着力培育警营文化、挖掘感人事迹、选树先进典型,夯实执法为民思想基础,增强榆林交警的职业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20、坚持素质强警。开展分级分类全员大轮训,提升民警、辅警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法律素养和科技素养。推进全国交警网校平台的学习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定期组织中层领导、业务骨干专题培训和警务实战训练,提高大、中队长统揽全局、谋划工作、严格执法、服务群众和舆情应对的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强化民警保密意识,杜绝发生泄密事件和网络安全事件。

21、坚持从严治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完善队伍风险隐患研判机制,强化队伍动态监管,增强领导和民警廉政意识。利用榆林交警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警示教育和重点岗位廉政教育。完善队伍管理制度,规范辅警日常管理,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警风。

22、坚持从优待警。落实《交警系统关爱民警十项措施》,确保各项从优待警措施落实到位。开展慰问活动,组织入警宣誓和退休仪式,强化角色身份认同。建立执法容错、执法维权、不实举报投诉澄清等民警维权机制,鼓励和保护民警依法正当行使职权。完善“七小”工程,建设警史馆和荣誉室,创建文明机关、模范机关。

23、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紧盯省总队和市局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制度,量化月考核、半年、年终考核细则,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建立干部履职尽责档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落实包联督导制度,开展常态化检查巡视,掌握班子状态,了解队伍动态,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开展机关科室目标责任考核,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指导、服务、监督和检查的能力和水平。

24、加强警务保障建设。围绕《全市公安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在警力、经费等基础性保障上的支持,推动解决榆横、榆神大队和基层中队营房建设。落实交警经费纳入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保障政策,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政策,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加强酒精检测仪、执法记录仪等执法管理装备配备,配发新型移动警务终端,配齐路面执勤民警安全防护装备。提升政务事务工作,推动全市档案工作达标晋级,规范计财装备管理,严格执行内部审计,为各项公安交管工作提供坚强保障。